欢迎访问四川省水产局门户网站! 2020年08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
|
|
|
|
|
|
|
|
|
  新闻动态
  政策法规
  办事指南
  通知公告
  现代渔业
  质量安全
  保护区管理
  科技推广
  渔政管理
  行业风采
  标本馆建设
  关于我们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文章内容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水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18-02-13 14:26 来源:办公室 作者:办公室 点击:

 

 

川农业函〔2018126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2018年全省水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州)农业(农牧、畜牧水产)局(委),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现代水产产业发展,我厅制定了《2018年全省水产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农业厅

2018年213

 

 

 

 

 

 

2018年全省水产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省水产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增添措施,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水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效益优先,深入开展“一五六三”行动,即以创建一批美丽渔村为重点,促进水产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以建立健全水产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调整提升工程、支撑保障工程、水生生物养护工程、产业扶贫工程等“五大工程”;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等“六种模式”;以强化执法监督、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确保水产品质量、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船舶生产“三大安全”,加快建设现代水产产业强省。2018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43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6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40亿元,全省农民人均渔业收入695元。

一、大力创建“美丽渔村”

切实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政府指导、需求导向、绿色发展、多方参与”工作思路,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资金扶持、搞好服务”等有效措施,以符合相关条件的行政村作为创建对象,打造20个以上具有四川特色的“渔业产业美、渔业文化美、渔村生态美、村民生活美”的“美丽渔村”。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创建,在政策上对“美丽渔村”创建工作重点支持,在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不断加大对“美丽渔村”的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其创建,确保建设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让“美丽渔村”创建活动成为农民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二、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认真落实四川农业创新绿色发展的行动方案,积极融入农业“四区四基地”建设,深入实施现代渔业养殖工程,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一是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对水产养殖区域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明确区域生产功能,促进水产发展与资源禀赋、生态类型相匹配,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21个市(州)及相关县(市、区)全面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及颁布实施。

二是大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坚持宜渔则渔,挖掘资源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生态和名特优水产品为重点,推动水产养殖与市场消费需求相适应,水产业要素投入与产业发展相衔接,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稳定发展草鱼、鲤鱼、鲫鱼、鳙鱼、鲢鱼等大宗水产品,大力发展长吻鮠、斑点叉尾鮰、鲈鱼、鲶鱼、泥鳅、黄颡鱼、鲟鱼、鲑鳟鱼、中华鳖、大鲵等优势特色水产品种。注重差异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养殖基地,形成一批专业村、特色乡镇和水产大县。

三是加强水产种业建设。加强省级以上原良种场改造和能力提升,加大亲本更新力度,改扩建水产种质资源场2个。积极培育育种创新能力强、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水产种业企业。力争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强长吻鮠种质资源保存和斑点叉尾鮰良种选育,采集保存长吻鮠原种2000千克,选育斑点叉尾鮰良种1000千克。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等为抓手,整合项目资金,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沉淀池、生态净化池、护坡道路等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标准化改造老旧池塘 2 万亩,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以上、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

(二)实施现代渔业调整提升工程。以优势水产品集中发展区、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为依托,搞好水产品加工流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强水产品牌创建,促进水产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业。推进水产品深加工发展,指导水产企业做好水产冻品、鳗鱼、鱼子酱加工以及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壮大加工规模、提升加工品质。进一步发挥好通威三联、双流白家等大中型骨干批发市场的流通作用,积极推动宜宾、自贡2个川南区域性水产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信息采集分析、传递与服务网络,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构建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市场流通体系。力争加工流通总产值突破4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依托城市区位、自然资源、乡村旅游等优势,深挖渔业文化,做好发展规划,推进水产养殖基地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集观赏、垂钓、餐饮、旅游、赛事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做优升钟湖钓鱼大赛等水库休闲渔业,争创5家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三是大力培育水产品牌。依托农产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做好“三品一标”水产品申报认证、证后监管和复查换证工作,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新增30个以上。培育好“芙思塔”、“诗芮”等鱼子酱品牌,巩固四川鱼子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扩大“通威三文鱼”、“两湖”等生态有机鱼品牌影响力。培育10个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牌。推介四川优质品牌农产品(水产品)5个。组织水产企业参加各类博览会、推介会、品鉴会等展会,积极开展品牌营销。

四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经营主体骨干人才和优秀带头人,新增水产专业合作社50个。持续开展渔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创建行动,推荐评定省级示范社10个、示范场20个。鼓励和支持水产农民合作社自愿组建合作社联社,提高组织化运行程度。

(三)实施现代渔业发展支撑保障工程。坚持科技兴渔、科技强渔,大力开展重点技术或品种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用科技成果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是大力加强水产科技创新。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淡水鱼创新团队的协作和带动作用,着力开展渔业节能减排、遗传育种、资源养护等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攻关,大力开展育种攻关,积极培育新品种。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企业主体参与、权益分配明确的水产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促进水产产业发展。

二是大力建设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深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招录补齐空编空岗水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储备推荐一批水产科研项目、集成示范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推介一批主推技术和品种。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鼓励水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大力度、大规模、多形式开展农民水产技术培训。

三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水产”行动。贯彻落实“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推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在水产领域的应用,力争创建1个适度规模水产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巩固内江“渔网天下”水产电子商城、通威集团全农惠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成果,发挥好电商平台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大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宣传渔业,不断扩大影响力。

四是全面落实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四川省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依法依规核定发放渔业生产成本补贴,积极推进渔业生态修复、渔业渔政信息化、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渔业油价补贴与用油量及油价脱钩、与渔民保障及渔业发展相协调的新机制,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引导,在12个市18个县(市、区)试点开展“渔业主管部门指导、涉农保险公司与渔业互助保险等保险机构运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水产养殖保险模式。大力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

(四)实施现代渔业水生生物养护工程。认真落实春季禁渔期、赤水河流域十年禁渔制度,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开展2018春季禁渔同步联合执法行动、“亮剑2018”渔政执法专项行动,强化专项执法和交叉执法检查,严厉整治电鱼、毒鱼、炸鱼和使用违规渔具等非法捕捞行为。大力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严格水生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猎捕、经营利用许可“三证”管理。

一是大力开展水生动物增殖放流。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抓好水下工程建设项目涉渔影响专项执法检查和评价工作,切实落实好补救措施。确保各级水生动物增殖放流财政资金执行率达到100%,涉渔工程专项评价办理率达到100%

二是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工作。根据农业部总体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研究提出我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转产退捕工作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动员,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跟踪服务,有序稳妥推进渔民退捕转产,力争2018年底前实现保护区内渔民退出捕捞。

三是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强省级以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日常监管,严格前置审批程序,积极发挥保护职能。争取申报和认定2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完成第一批1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修复项目,建立和完善标志塔、界碑、界桩及宣传牌等设施,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索饵场、产卵场修复,加强对保护区鱼类“三场”的保护。

四是抓好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环保问题整改。巩固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有关涉渔问题整改成果,扎实推进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再回头督查行动,确保按期全面完成所有环保问题整改。

五是大力加强渔政装备建设。积极推进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渔业渔政信息化系统建设。申报建造一批渔政执法艇、渔政执法船和渔港码头。

(五)扎实开展渔业产业扶贫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业厅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加快实施《四川省“十三五”产业(农业)精准扶贫规划》,积极发挥水产在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支撑作用。

做好脱贫攻坚包片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督导工作,层层压紧压实领导责任,力争在对口帮扶加快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渔业产业扶贫新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大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取得新突破。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六种模式”,稳步推进贫困地区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在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建设水产养殖基地41个,在88个贫困县建设水产养殖基地23个,投资2300万元,在45个深度贫困县建设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0个,投资1000万元。在三州贫困地区3个以上深度贫困县开展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试点示范。 

三、大力发展“六种模式”

以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等“六种模式”,促进水产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以池塘为基础,以黄颡鱼、长吻鮠等长江上游经济鱼类以及斑点叉尾鮰、泥鳅等名优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池塘健康养殖,打造水产产业的优势和集中发展区。推广先进的养殖方式和优良品种,做到合理密度产量适中,加强养殖环境精准调控,加大池塘养殖投入品的管理。积极开展老旧池塘改造,大力推广池塘底排节水净水技术、鱼菜共生技术、生物净水技术,促进良种、良法、良饵、良机在池塘健康养殖中的集成应用。

(二)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稻田资源丰富的地区要积极利用低洼田、下湿田、冬囤水田以及适宜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各类资源、优化区域布局、整体成片推进,实现以渔养田、以渔促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目标。抓好崇州、邛崃、江油、内江市中区、隆昌、资阳雁江、泸县七个示范县建设,在邛崃、隆昌等地创建30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2个国家级示范区,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

(三)大力发展流水养殖。积极开发利用盆周山区、西北高原地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以裂腹鱼、鲑鳟鱼、鲟鱼等为重点的冷水性鱼类流水养殖,进一步壮大流水养殖规模。以流水养殖基地为依托,以龙门山冷水鱼养殖产业带为示范引领,打造一批集养殖、观赏、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冷水鱼休闲渔业产业基地。

(四)大力发展水库生态养殖。根据水库中天然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情况,大力发展不投饵过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生态增养殖,实现“以鱼净水,以水养鱼”,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广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湖等合作经营模式。

(五)大力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专业技术带头人。继续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试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六)大力发展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切实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渔业,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现代水产产业发展。在有一定水源保障,电力、交通、通讯较为方便的地区,根据自愿原则,由专业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或村委会作为建设运营主体单位进行陆基集装箱式健康养殖试点示范,全省试点21个。

四、切实保障“三大安全”

按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用力构建生态循环开发机制工作要求,坚持质量兴渔、绿色兴渔,统筹协调好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之间的关系,做好渔业发展支撑保障。

(一)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强化产地环境、养殖方式、投入品使用等源头环节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农业质量安全年水产专项行动。制修订一批水产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水产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创建工作,严厉打击使用禁用药物及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实施全省水产品例行监测全覆盖,省部级组织抽检3000个样以上,确保水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做好国家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测报;发挥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公益职能,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确保不发生重大水生动物疫情。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员、内检员、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加强乡村渔医、执业兽医(渔业)队伍建设,加强渔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二)保障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积极推广节能减排、节水减排等环保水产养殖设施及技术,加大水域污染防控,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畅通省、市、县三级监管信息渠道,做到水域生态污染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水域生态环境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

(三)保障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以生产旺季、汛期、重大节日等为重点,深入开展渔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排查隐患,整改提高。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做好渔用船用产品检验和渔政执法船艇的监造工作。完成渔船“三证合一”数据校核及证书换发工作,启用渔船船员证系统。船舶登记、检验率达到95%以上,渔政案件办结率达到90%以上。



(责任编辑:admin)